免费三级国产在线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_911日韩精品影视_日韩中文在线

  • 
    
  • <pre id="a1tcn"><strike id="a1tcn"><th id="a1tcn"></th></strike></pre>

    <center id="a1tcn"><dl id="a1tcn"></dl></center><dfn id="a1tcn"><mark id="a1tcn"><legend id="a1tcn"></legend></mark></dfn>
  • <address id="a1tcn"><var id="a1tcn"><source id="a1tcn"></source></var></address>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yè)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文旅 >

    臨清胡同游|大義街:一身正氣飄四海

    來源:聊城晚報  2022-01-23 14:45:57
    A+A-
    分享

      文/圖 張燕

      暴振柱是聽著王朝佐的故事長大的。

      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為反抗臨清鈔關(guān)主事馬堂橫征暴斂,臨清州民萬余人發(fā)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稅斗爭”。失敗后,織筐工匠王朝佐挺身而出,自認是抗稅首領(lǐng)而從容就義,掩護了抗稅民眾。

      “人們?yōu)榧o念王朝佐,在這里修了‘大義廟’。他的大仁大義,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冬日,陽光鉆過雕花木窗,散落在暴振柱位于大義街145號的家中。坐在躺椅中,他回憶起了胡同的幸福時光。

    微信圖片_20220121082811.jpg

    暴振柱回憶往事

      大義街呈南北走向,長250米,北通大寺街,南連冠帶巷,因中段路東建有供奉王朝佐塑像的大義廟而得名。明清時期,這里是臨清的精神地標,無數(shù)文人俠客曾來此緬懷為民犧牲的王朝佐。

      如今,這條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滄桑的古街,雖然沒了往日的車水馬龍,但是,王朝佐慷慨赴死的仁義精神,指引著一代又一代大義街人奮勇前行,并在他們的心中樹起了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曾是“舞履”制作地

      大義街原名“躧鼓巷”,形成于明朝中葉?!墩f文解字》釋義:“躧,舞履也”,即一種專門用于跳舞穿的鞋子。由此不難看出,躧鼓巷在形成之初是一條專門為優(yōu)伶藝妓制作舞蹈鞋和樂鼓的街巷。

      “南有蘇杭,北有臨張。”明朝中葉,因會通河的開通,臨清逐漸成為與“蘇杭”齊名的商業(yè)都會。臨清的繁盛,吸引著無數(shù)優(yōu)伶藝妓奔向這里,慢慢地,幾條供達官貴人享樂的勾欄胡同橫空出世。

      優(yōu)伶藝妓多了,她們表演所需的舞履和樂鼓亦與日俱增。居住在勾欄胡同東側(cè)的老百姓,瞅準這一“商機”,專門為優(yōu)伶藝妓制作起舞鞋和樂鼓。久而久之,一條名作“躧鼓巷”的胡同在此應(yīng)運而生。

    (晚報胡同游)大義街:一“身”正氣飄四海(2323166)-20220121082249.jpg

    暴振柱講述胡同歷史

      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王朝佐為掩護抗稅民眾而英勇就義。臨清州民為紀念這位“大仁大義”的英雄,集資在手工業(yè)者“匯聚之地”——躧鼓巷的中段路東修建了一座窯龕式小廟,取名“大義廟”。

      “聽老人講,大義廟規(guī)模很小,只有一間,神龕中供奉著王朝佐的塑像。”暴振柱回憶道。他今年70歲,是大義街上最年長的老者。作為土生土長的大義街人,暴振柱對這里的歷史故事了如指掌。

      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今河南蘭考縣)決口,穿運河奪大清河入海。會通河斷航后,躧鼓巷中以制作舞鞋、樂鼓為生的手工業(yè)者逐漸改行。民國初年,這條街被更名為“大義街”。

      王朝佐,何許人也?

      王朝佐是何許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所立《王朝佐烈士神道碑》和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修纂的《臨清縣志》中均只提及其為“臨清編筐工匠”,至于他“生于何地”“年方幾何”并未記載。

      在“重農(nóng)抑商”的明朝中葉,若不是發(fā)生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抗稅斗爭”,或許根本不會有人知道王朝佐。從某種意義上說,“臨清抗稅斗爭”成就了王朝佐。何為“臨清抗稅斗爭”,其為何爆發(fā)?

      臨清鈔關(guān)是明朝稅收的重要來源。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明神宗派親信太監(jiān)馬堂擔(dān)任臨清稅監(jiān)官。馬堂上任后,在臨清網(wǎng)羅地痞流氓數(shù)百人充當其爪牙,白晝搶劫,致使臨清大半工商者家破人亡。

    (晚報胡同游)大義街:一“身”正氣飄四海(2323164)-20220121082237.jpg

    大義街

      史料記載,因馬堂橫征暴斂,臨清綢緞店32家,倒閉21家;布店73家,倒閉45家;雜貨店65家,倒閉41家。當時,臨清鈔關(guān)年征船料商稅銀8萬兩,占全國鈔關(guān)課稅額四分之一,居全國七大運河鈔關(guān)之首。

      1599年,深受征稅之苦的臨清萬余州民奮起反抗,在被官府射殺2人后,發(fā)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稅斗爭”——抗稅州民燒毀稅監(jiān)衙署,并殺死馬堂爪牙37人。最后,官府使用武力,鎮(zhèn)壓了暴動。

      抗稅斗爭失敗后,官府追捕首要,王朝佐為保護暴動州民慷慨赴死。王朝佐死后,臨清州守陳一經(jīng)贊賞他的仁義之舉,在稅監(jiān)衙署左側(cè)建起“王烈士祠”。1850年,該祠坍圮后,臨清州民又為王朝佐立碑以示紀念。

      “他是一座精神豐碑”

      “烈士義氣之概,永垂不朽,以符有功德于民,則祀之之意云。”為了讓更多人銘記王朝佐,學(xué)習(xí)他“大仁大義”的精神,如今王朝佐烈士神道碑已由王烈士祠街移置人如潮涌的臨清人民公園中。

      暴振柱是個懷舊的人。在“大義廟”被拆后,矗立于人民公園的王朝佐烈士神道碑成了他心靈的寄托。只要天氣允許,暴振柱總會早早走出家門,沿著大義街西側(cè)的漳衛(wèi)河,一路朝人民公園走去。

      “他是一座精神豐碑。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不管時代怎么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暴振柱說。在時間的潛移默化中,這種精神早已深入大義街人的心中。

      清朝中葉,暴氏家族由漳衛(wèi)河西岸遷至大義街,并在這里扎下根。暴振柱的祖輩在大寺街經(jīng)營著一間菜鋪,日子過得倒也安逸。作為生活在大義街的第四代暴家人,暴振柱見證了這條胡同的成長。

      據(jù)他回憶,在王朝佐“不畏犧牲”“大仁大義”的精神感召下,大義街已陸續(xù)有數(shù)十人背上行囊,告別親人,踏上了保衛(wèi)國家、守護人民的道路。他們是大義街人的驕傲,也將成為這條胡同永恒的記憶。

      幾百年過去了,這條古街雖然褪去了往日的繁華,但是,暴振柱依然不愿離開這里。這里有他青春年華的最美好記憶,家中的雕花木窗、胡同內(nèi)的斑駁車轍以及不遠處靜靜流淌的運河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編輯:龐玉偉】
    相關(guān)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關(guān)于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quán)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