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向濤
“虛心”與“虛榮”皆為人類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個體對外界影響的反應方式。從字面上看,二者僅有一字之差,但其內在動機與價值取向卻截然不同,其驅動下的行為與結果也大相徑庭。“虛心”的人秉持“開門主義”,以開放、謙遜的心態(tài)接納他人的教誨,以虛懷若谷的姿態(tài)吸收不同意見,踏踏實實地追求進步。而“虛榮”之人則奉行“關門主義”,以封閉自滿的姿態(tài)示人,通過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果來換取他人的贊譽與羨慕,以此滿足膨脹的自尊心。然而,這種虛幻的滿足感如同肥皂泡,一觸即破,最終留下的只能是尷尬、無奈,甚至終生遺憾。
一個人要健康成長,就必須在心理上克制虛榮,保持虛心。那么,如何培養(yǎng)虛心的品質,克服虛榮心呢?
立志高遠,心胸開闊。真正能保持虛心、克服虛榮心的人,往往擁有遠大的志向和寬廣的胸懷,具備堅強的毅力和清醒的頭腦。樹立長期的人生目標,以長遠的眼光看待當下的人和事,才能自信、樂觀地做自己的主人,不為迎合他人而迷失自我。階段性地明確個人價值清單,并堅持付諸行動,不急功近利,以誠實堅韌、保持同理心等優(yōu)良品質要求自己,朝著目標穩(wěn)步前行。培養(yǎng)強大的心理,秉持“宰相肚里能撐船”的理念,展現(xiàn)“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格局。
專注內心,心外無物。人真正的價值并非來自外界的評價,而是源于自身的成長與內心的肯定。不斷探索內心世界,加深對自己的了解與肯定。這種了解不應僅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人生的意義以及性格深處的弱點。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安靜相處,接納優(yōu)秀的自己,也接納有缺點的自己。只有當我們不斷深入了解內心,剝開表面的懶惰、懦弱與退縮,才會發(fā)現(xiàn),這些背后隱藏著一顆渴望完美、希望有所作為的心。與其耗費精力追求外在的認可,不如將焦點放在內在的成長上。無論是學習新知識、培養(yǎng)新技能,還是提升自我修養(yǎng),都能讓我們在內心深處感受到成長的喜悅,這種喜悅是任何外在贊美都無法比擬的。
接納自己,輕裝上陣。蘇軾曾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們渴望完美的人生,但世界本就不完美。美學家朱光潛說:“我們所處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從自然法則來看,無論是個人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還是生物的進化,不完美正是生命力的源泉,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催化劑。因此,接納不完美,才是最真實的自己,也是正常的人生。我們要接納自己的缺陷,允許自己犯錯,從心底里接受不完美是一種常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卸下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輕裝上陣,為成長而奮斗。
2025-03-18 14:49:52
2025-03-18 14:42:36
2025-03-18 14:41:50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