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三级国产在线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_911日韩精品影视_日韩中文在线

  • 
    
  • <pre id="a1tcn"><strike id="a1tcn"><th id="a1tcn"></th></strike></pre>

    <center id="a1tcn"><dl id="a1tcn"></dl></center><dfn id="a1tcn"><mark id="a1tcn"><legend id="a1tcn"></legend></mark></dfn>
  • <address id="a1tcn"><var id="a1tcn"><source id="a1tcn"></source></var></address>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shù)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躬耕43載,換來滿目翠——記茌平區(qū)國有廣平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王吉貴

    來源:聊城日報  2022-02-17 09:24:25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林晨

      2月11日,初春的茌平區(qū)國有廣平林場,樹木蘇醒,小河里幾只野鴨在愜意戲水,岸邊蘆葦隨風搖曳……伴著眼前的唯美圖景,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王吉貴和同事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挖溝開渠、抬高地面,為下一步種樹做好準備。

      59歲的王吉貴,與樹打了43年交道,工作過的兩個單位均與林業(yè)有關(guān)——曾經(jīng)工作35年的王老苗圃,8年前入職的國有廣平林場。從普通職工到單位負責人,他始終不離林業(yè)一線,盡心盡力、埋頭苦干,守護著每寸綠色,被譽為“魯西林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

      一段難忘的記憶——

      鹽堿地長出“金疙瘩”

      1979年,16歲的王吉貴初到王老苗圃上班,被眼前的場景嚇了一跳。苗圃處在鹽堿澇洼地,土地養(yǎng)分不足,樹苗長勢很差。同時,由于沒有像樣的宿舍,職工只能在棚子里蝸居。

      更令王吉貴沒想到的是,一年夏天,由于連降大雨,苗圃內(nèi)澇成災,九成苗木被淹死,損失慘重。

      “事在人為,我就不相信干不好。”面對困難,王吉貴沒退縮,保質(zhì)保量完成各項工作。1990年,27歲的他成為一名正式黨員。1995年,他被任命為王老苗圃黨支部書記、主任。

      “咱是黨員,必須得干出個樣子,讓苗圃活起來。”缺乏啟動資金,他就背著妻子賣掉自家經(jīng)營的門店,東拼西湊15萬元,并向有關(guān)部門申請資金,先后籌到500多萬元資金。錢有了,他就帶領(lǐng)干部職工挖溝造渠12000米,抬高土地1500畝,硬化道路10公里,建設(shè)橋梁20座,打機井25眼。

      終于,王老苗圃舊貌換新顏,成為年均出圃苗木120萬株、種條200萬根、綠化苗10萬株的示范性苗圃。同時,王吉貴還新建辦公樓、家屬樓,讓苗圃廣大職工的工作、居住條件有了改善。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王吉貴在一次林業(yè)系統(tǒng)的報告會上激動地說。

      一顆不變的初心——

      擦亮“國字號”生態(tài)名片

      2014年,王吉貴轉(zhuǎn)任國有廣平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變的是工作地點,不變的是熱愛林業(yè)的初心。

      近幾年,為進一步加大生態(tài)保護力度,茌平區(qū)積極推動廣平林場與金牛湖茌新河濕地資源進行整合,申報了茌平金牛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加強生態(tài)保護的重任,落在了王吉貴的肩上。

      為確保完成任務(wù),他積極收回林場對外承包的土地1200畝,植樹6萬余株,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林場每年還吸引白鷺、夜鷺、紅隼等上萬只鳥類前來繁衍生息。2019年12月,該濕地公園成功通過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的驗收,為我市增添了一張“國字號”生態(tài)名片。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如今,王吉貴已臨近退休,但他想趁著身體還算硬朗再多種點樹。“今年,我想新種100畝樹,盡量涵蓋北方所有的樹種。還想再建個林業(yè)科普館,吸引青少年來參觀,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深入人心。”王吉貴對林場的未來充滿期待。

      編 后

      43年工齡,32年黨齡,從舞象之年到年近花甲,從王老苗圃到國有廣平林場,王吉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他用心血和汗水書寫出聊城林業(yè)人的使命擔當,用忠誠和堅守扛起魯西林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林業(yè)工作者,王吉貴不怕困難、甘于奉獻。他想的是“必須得干出個樣子”,是“趁著身體還算硬朗再多種點樹”。皺紋爬上他的額頭,大地在他手中染綠,對于他入黨時的錚錚誓言來說,這是最好的詮釋,也是最好的回答。

      在我市,很多林業(yè)工作者像王吉貴一樣,勇于擔當、善于創(chuàng)新、奮發(fā)向上、務(wù)實重干。正是有了他們的肩扛手挑、身體力行,才有了鹽堿澇洼地上長出“金疙瘩”,才有了一張張生態(tài)名片越擦越亮,才有了水城秀美天下聞。

    編輯:顏莉
    審核:劉 飛
    相關(guān)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關(guān)于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quán)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