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三级国产在线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_911日韩精品影视_日韩中文在线

  • 
    
  • <pre id="a1tcn"><strike id="a1tcn"><th id="a1tcn"></th></strike></pre>

    <center id="a1tcn"><dl id="a1tcn"></dl></center><dfn id="a1tcn"><mark id="a1tcn"><legend id="a1tcn"></legend></mark></dfn>
  • <address id="a1tcn"><var id="a1tcn"><source id="a1tcn"></source></var></address>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教體 >

    扎根高原育桃李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記聊城援青教師劉東海

    來源:聊城日報  2023-05-19 17:40:56
    A+A-
    分享

      本報記者 崔崴

      本報通訊員 朱晨冉

      “太感謝老師了,跑這么遠的路來看我。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您的期望……”5月14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吉爾孟鄉(xiāng)秀腦休麻村,五年級學生昂志多杰與前來家訪的聊城援青教師劉東海見面時,難掩內心的激動。

      劉東海是聊城市教育考試與教學研究院的一名中學語文教研員。2022年7月,他主動申請到海拔3300多米的剛察縣開展支教工作,并擔任剛察縣寄宿制民族初級中學(以下簡稱“剛察民中”)副校長,同時兼任畢業(yè)班語文教師。他克服高原缺氧、頭痛失眠和飲食習慣差異等困難,主動了解校情學情,不斷探索和豐富支教模式,加大教研力度。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他結合剛察民中實際情況,借鑒山東學校的經(jīng)驗做法,起草了《剛察縣寄宿制民族初級中學績效工資考核辦法》《剛察縣寄宿制民族初級中學學生一日常規(guī)》等教學評價和學生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教學成績和育人效果,促進剛察民中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相比聊城來說,剛察學生課業(yè)要求低一些,但并不代表學生們的壓力小。很多孩子也會對未來感到迷茫,對學習感到困惑,這更需要我們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以教促學,以幫促學。”在劉東海的倡議下,剛察民中開展了語文、英語等學科師徒結對幫扶活動。他要求每名援青教師至少帶5名徒弟,通過基本功大賽、公開課、同課異構、師徒交流等方式培養(yǎng)青年教師。

      發(fā)揮教育橋梁作用,開展魯青兩地網(wǎng)絡教學教研及學校管理交流活動,是劉東海教育援青工作的又一個亮點。他以常態(tài)課、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分享、心理健康講座等為重點,通過網(wǎng)絡,把剛察縣和聊城市相關學校聯(lián)系在一起,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wǎng)絡教學教研及學校管理交流活動。在他的推動下,先后有11對結對學校開展了線上教學交流,活動開展12場次,參與師生700多人次。

      “課前備課指導、課中聽課指導、課后反思指導,一步一步分析,環(huán)環(huán)相接引領。”說起教學業(yè)務,劉東海娓娓道來,“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聊城援青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從而促進全縣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劉校長經(jīng)常對我們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聊城援青教師畢廣杰說,為了提高剛察民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劉東海主動帶頭申請上語文示范課,邀請語文組和全校年輕教師觀摩。他精心設計了課前說課、示范課展示、評課研討三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把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的“杜郎口教學理念”展示給剛察民中老師。

      “劉校長把剛察民中當作他的家了。”剛察民中校長楊建忠說,“以劉校長為代表的聊城援青老師們,在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等方面發(fā)揮了示范帶動作用,開創(chuàng)了剛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劉東海用實際行動,在內地與高原、老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交往交流交融交心的彩虹之橋。”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組成員、剛察縣教育局副局長朱晨冉說。

    編輯:蘇永樂
    校對:馬曉紅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